新浪为什么调整人事和组织架构? $新浪(SINA)$ 的架构调整、人事变动终于尘埃落定!原本以职能线划分的组织架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门户和微博两大业...

李妍()发布于2012-12-28 22:24来自雪球关注新浪为什么调整人事和组织架构?来源:雪球App,作者: 李妍,(https://xueqiu.com/8689584849/22717444)

$新浪(SINA)$的架构调整、人事变动终于尘埃落定!原本以职能线划分的组织架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门户和微博两大业务部门为重心的组织架构,从而更好的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新浪COO杜红在原有新浪营销责任基础之上,被赋予门户业务的技术和运营职责,传达了销售职能在新浪门户业务当中的权重上升;与此同时,作为新浪移动端的核心产品,微博逐渐带动新浪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清晰化。新浪此番调整并非硬性整合,相反称得上是顺理成章的变动,顺应了新浪业务未来发展方向,使优质资源更好的向核心业务部门集中,并赋予核心部门更大的自由度和主动权。门户地位下降,微博地位上升新浪微博在成立仅3年多时间里,用户和品牌影响力发展迅猛,微博产品准确及时的抓住2.0时代的脉搏,将新浪挽救于没落的门户火海当中,新浪也因此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市场估值的变化则生动的传达了投资者对新浪微博产品的预期。目前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4亿,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入口级产品潜在的商业化价值巨大,主导优质资源流向微博产品非常必要。然而,过去新浪以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阻碍了微博业务的发展效率,按照终端划分业务部门则无法适应移动时代的竞争。曹国伟在新浪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了,门户业务和微博业务已经产生了相互争夺客户的现象,并且承认在移动终端,微信在抢占用户花费在微博的时间,微信对微博冲击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将微博业务的产品技术和运营事务独立出来,同时包含移动和PC端业务,将有助于提升微博业务的自主权,提高微博业务发展效率,也避免了微博、门户业务打架。曹国伟的精力和职责向微博业务的倾斜,也反映了微博已上升到公司核心业务地位,资源分配重点也向该块业务倾斜。微博开放平台作为独立部门产生,则彰显了微博的“平台”方向发展的野心。杜红权力扩大,营销职能权重上升在本次人事调整中,杜红被赋予门户板块职责,门户业务的产品技术和运营部门的工作,需直接向杜红汇报。杜红自2008年起担任新浪首席运营官,主要负责销售。将门户业务交由销售出身的管理层直接负责,反映了“销售”在新浪门户事业中的重要性权重提升,从中也折射出新浪在当下阶段需要门户产生更多现金流反哺微博,探索移动业务方向。新浪今年继续在微博商业化方面大胆尝试,包括推出互动精准广告、企业版微博、社交游戏增值服务、并开发微博钱包以支撑微博电商的发展。目前微博的主要商业化方式依然是广告,但微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展示广告的空间十分有限,微博货币化路径仍然没有大的突破。然而,微博产品的价值,尤其是在移动端的价值,决定了新浪必须坚定不移的继续投入,今年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曹国伟透露新浪微博今年的投入预计将达1.6亿美元。那么,“销售”在门户业务中的重要性提升,意味着要加大对门户业务商业化的力度,从而有能力更好的为微博业务投入提供资金上的支撑。微博带动新浪移动互联网战略清晰化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新浪也一直在探索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方向。新浪无线部门传统上包括了sp、wap业务,但这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真正打开新浪移动互联网大门是微博,而主导微博产品移动端开发运营的一直是新浪无线部门。此前王高飞负责的无线事业部某种程度和彭少彬负责微博业务相重叠,微博网页版由彭负责,微博手机端则在无线事业部。本次调整将微博产品技术及运营职责交由无线业务副总裁王高飞负责,体现了移动端发展是新浪微博2013年的策略重点。调整后,彭少彬被调至产品创新部门,而将微博产品技术及运营职责统一交由无线业务副总裁王高飞负责,在分工上更加清晰。为什么将如此看重微博移动端的发展?新浪微博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明显,目前约有72%的用户从移动端登陆微博,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微博已经是一款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级产品,当用户所花费的时间逐渐转向移动终端,移动端微博的潜在价值很可能将远远大于PC端,那么,将原无线事业部移动微博产品技术团队并入微博事业部的调整,再自然不过。目前,微信是微博在移动终端社交产品的重要竞争对手,虽然二者的产品逻辑并不相同,但微信在社交产品上逐步添加本地服务、公众账号等功能,赢得了更多用户时间,用户在微信花费的时间越长,必然影响到其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本次调整明确了微博移动端的重要性,微博未来的开发重点也将向移动端转移,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抗衡微信。(李妍发表于雪球 暂未持有新浪仓位 不排除近期入手……)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韩国女子冰壶队直通2025世锦赛四强,并锁定2026冬奥会门票
国家龙舟队“战袍”在京亮相 “蓝步”助力划出“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