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队曾经4次夺得戴维斯杯原东方区冠军(当时相当于闯进世界四强),每次安蓬都是队中的核心球员,尤其是他们1964年最后一次取得这个成就的时候,安蓬已经是将近44岁“高龄”。
这位被誉为“菲律宾网球之父”的传奇人物,最令人惊异的还是他的身高。据史料记载,安蓬当年的身高应该不超过4英尺11英寸(折合约1.49米!),却凭借快速移动和精准的回球落点,成了球场上名符其实的“巨人杀手”。
除了戴维斯杯赛之外,菲利西斯莫·安蓬在1952和1953年连续闯进过法网男单8强,只是因为分别遭遇当时的顶尖高手塞格曼和罗斯维尔,才没能更进一步。他还两次击败过3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德罗布尼,其中一次的比分甚至是6-2、6-0、6-0!“他教导我要善于借用对手的击球力量,一直督促我练好接发球,并且凭借耐力优势将对手拖垮”,菲利西斯莫·安蓬这样总结他从父亲菲利克斯(也是菲律宾一代网球国手)那里学到的赢球秘诀。
菲利西斯莫的妹妹德西德丽亚·安蓬也曾是亚洲一流好手,但她并不是女子网坛已知的史上身材最矮名将。据温网官方资料记载,1937-38年时身高仅有4英尺9.5英寸(折合1.46米)的格·辛西娅·霍英(Gem Cynthia Hoahing)才是这项纪录的保持者。
与安蓬家族相比,霍英的身世更加传奇。她于1921年出生在香港,根据图片资料来看应该有着纯粹的华人血统,不过她很早就随家人移民到当时的英属圭亚那,成长于英国本土(英国媒体习惯于把她称作“中国人”),连参赛时的姓氏也变成了更符合英文习惯的“Hoahing”,事实上“Ho A Hing”才是她的本名,大致可以音译为“何阿青”。
这位“何小姐”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则是医生。家境殷实的她从小就被视为网球神童,而且运动寿命很长,首次和最后一次参加温网比赛的时间分别是1937和1957年,最好成绩是两次闯进女单第4轮。尤其是在1949年温网女单第3轮中,“何小姐”面对肩膀高过她头顶的古西·莫兰毫无惧色,要知道,这位美国大美女身穿当时“伤风败俗”的超短裙,凭借强力的底线击球令无数对手疲于招架。“何小姐”最终竟然打满3盘爆冷晋级!那场被英国媒体戏称为“小G胜大G”(她俩名字的首字母都是G)的比赛,是“何小姐”网球生涯的代表作。
2010年霍普曼杯赛,美国队派出了身高落差达到38厘米的“佐治亚组合”伊斯内尔和奥丁,而历史上夺得过国际网球赛事冠军的身材最矮的美国男选手也来自佐治亚州,他就是出生于1910年的布莱恩·格兰特(Bryan Grant),他的身高比1.68米的奥丁还要矮6厘米,身为“泥地专家”的他,最终成了响当当的“小巨人”,成为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格兰特两次闯进过美网男单4强,另有6次进入温网和美网8强,并且在1937年帮助美国队结束了此前连续10年无缘戴维斯杯冠军的尴尬。从成绩来看,他无疑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网坛矮巨人”。更令人称奇的是,身材既不高大也不强壮的格兰特还曾是大学里的篮球和橄榄球明星,而且在他并不擅长的草地球场上,战胜过“全满贯第一人”顿·布奇这样的顶尖高手。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最适合身材矮小选手创造奇迹的舞台,是对综合实力要求较高的泥地和草地球场,而场地性能稳定的硬地赛事大行其道,则可以说是职业网球变得越来越像“巨人运动”的重要原因。
(来源:《网球》杂志)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晒中奖彩票图被人冒领奖金 凭借序列号完成兑奖
【中国足球非官方发言人】广州塔走了恒大王朝衰落?